让非遗走向市场一根竹篾连接两代人梦想星空体育

  新闻资讯     |      2024-12-06 15:17

  星空体育app下载11月28日中午,在四川2024年省级非遗竹编培训班现场,宽敞的操作桌上堆满白瓷盖碗、竹丝、剪刀、镊子等原材料和工具,学员们正趁着休息时间练习上午学过的内容。

  “还在练习呢,你们都不用午休吗?”下午培训正式开始前15分钟,授课老师白静波提着竹编皮包笑盈盈地进入课堂,亲切地和学员们打招呼。

  白静波,崇州市传统工艺促进会会长、四川省第八届农村手工艺大师。他和竹编打了半辈子交道,参与设计并生产了数十款“成都礼物”“崇州礼物”“熊猫抱竹盖碗”“熊猫花瓶”等当地特色伴手礼。如今,以白静波为首的竹编非遗传承人,正书写着竹编“焕新”的故事。

  “将最下面的竹丝用压二挑一的方式编织,以此类推,循环编织两圈,再从最后一个锁口处开始算,将接头插入第三个竹荆下……”来自遂宁安居区的“课代表”钟荣康一边双手演示,一边详细地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刚学会的瓷胎竹编“收口”步骤。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起源于清代,由崇州府(今崇州市)张国正发明制作,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是竹与瓷的精妙结合。

  钟荣康参照学习的“熊猫抱竹”竹编盖碗正是出自白静波之手。“对于残疾人朋友来说,传承技艺不能只靠情怀,能够掌握一门实用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实现自主生活才是迫在眉睫的事。”白静波说。

  “之前接触传统的立体竹编比较多,这次提前了解到是瓷胎竹编便想来取取经,真是来对了。”来自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学员王开碧开心地给记者分享,除了能掌握瓷胎竹编的基本技巧,还能学到许多前辈的实战经验,比如申请专利和市场化运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和竹编打了半辈子“交道”,白静波在传统手工艺市场经营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将传统竹编的基础工序简化,形成可组装、规模化的分工流水线模式,更适应目前的市场竞争规则。

  “一个学员学会一道工序只需要半天,再配合分工协作的模式,生产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白静波介绍,这样不仅解决了人员流动的问题,还为后期实现产业化和工厂化打下了基础。

  每次培训的课件和资料,白静波都会分享给大家,对于培训班的学员,他有进一步的期待。“传承非遗,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白静波说,自己更希望此次来自不同市州的15个学员,回到家乡后都可以成为一个宣传点位,比如成立一个销售点或者工作室,既能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也可以带动周边人。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要求的变化,非遗文化的传承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很早之前,道明镇及周边镇从事竹编的大概有3万到10万人,基本上是家家户户会竹编,小时候家里面的桌椅、簸箕、箱子等生活用品都是爷爷编的。”白静波一边摇头一边说,“前年,我们统计崇州大概只有170多人还坚持在做竹编。”

  老手艺人逐渐老去,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导致从业人员锐减,使得传承链条出现断裂风险,盛极一时的非遗竹编徘徊在十字路口。

  “持续扩大非遗与现代生活连接面,让更多人在实践中感受传承非遗的魅力。”白静波经常受邀到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讲座,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文创大赛,在日常传承中积极实施“双育双培”计划,让年轻一代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这一代的年轻人非常有创意、有活力,我能做的就是保护大家对于非遗传承的热情以及让这些灵光乍现的想法落地,成为作品。”2024年,白静波被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聘任为教授,负责竹产业学院的科研教学任务。

  值得庆幸的是,一群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年轻人正接过非遗传承的接力棒,让青春与非遗双向奔赴,为古老的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朱利原乡非遗文化园于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崇州市传统工艺促进会常驻于此,促进会由‘道明竹编’‘怀远藤编’‘百年皮匠’等29项非遗项目企业和传承人组成,通过定期举办非遗交流活动和行业沙龙,越来越多创新融合的非遗产品在这里生根发芽,也吸引着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汇聚在一起。”白静波一边介绍,一边给记者指向正在“排竹荆”的白梓忆。

  1997年在崇州出生的白梓忆身上反差感十足,长着一张娃娃脸稚气尚存,性格却沉稳大气,年纪虽然不大,但已是一家竹编文创企业的领头人。

  将时间拨回到小时候,白梓忆对农村手工艺并没有特别的感受。“四处都在卖竹编的产品星空体育,只对周遭习以为常,反而想去尝试其他的新鲜事物。”白梓忆进一步解释,传统竹编高度依赖手工,学习门槛较高,很容易打击年轻人学习的热情,再加上风格保守老旧,可替代又非常强,所以从小到大,自己对竹编鲜有涉足。

  “我非常喜欢李子柒的视频。”4年前,白梓忆从海外留学回国便加入非遗传承人的队伍,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人生。白梓忆说:“当常见的非遗在短视频中进行符号重构和创新表达,会发现原来身边的文化这么有生命力。”

  对于非遗而言,消费是最好的发扬。在产品开发上,白梓忆十分注重轻量化竹编文创产品的设计。“年轻人消费的第一件竹编产品,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竹编的耳环、胸针、挎包。”白梓忆说。盘活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时尚创意文化,开发非遗文化伴手礼、艺术装饰品等多种形式的文创产品是工作室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举办期间,作为竹编非遗传承人的白梓忆带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一同亮相展区,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当国外友人指着自己做的竹编耳环询问:‘这真的是竹子做的吗’?我会非常自豪。”白梓忆说。

  据了解,白梓忆带领团队创作的产品多次用于外事接待活动,不仅进入国宾馆、参与了文旅部主办的国家级展会,还随着大运会、世园会等国际盛会“漂洋过海”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把非遗“卖出去”才是真功夫,如何念好非遗这本“生意经”是传承人白梓忆一直在探索的事。

  “一套竹编文创产品市场售价接近两百,但背后的付出远超售价。”白静波用“熊猫抱竹”竹编盖碗举例,算上瓷器定制、建模、工厂最低批货量、日常损耗、人工等成本,推出这样一款产品至少也得20万元。

  前期大量成本投进去了,但市场反响仍是个未知数。他认为,抵御风险的核心是——抓住年轻人消费群体,让高高在上的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让非遗竹编产品成为真正的消费品。

  融合创新、产品迭代,一直都是进行时。“消费者审美趋势会变化,产品设计也要通过年轻时尚的玩法让创意紧跟热点,无论是文创产品还是跨界融合,迭代一定要果断,敢于推翻‘上一个满意的作品’,追求‘完美的下一个’,才能牢牢把握住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

  “这是‘熊猫抱竹’竹编盖碗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以国画元素为主,整体色调偏暗,第二代重新开模,在保留传统盖碗样式的基础上,将碗身设计出特有的凹槽,让盖碗与竹丝更贴合,保证竹丝可以完全不掉落,并且设计更加简洁清新。”白梓忆向记者介绍,为了完成迭代,她带领创作团队10个人,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画了30多份设计稿。

  最终,在2024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暨2024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熊猫抱竹”竹编盖碗从3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在市场的检验中,“熊猫抱竹”竹编盖碗表现很好,今年以来,平均每月能够销售1500套。截至目前,单品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白梓忆透露,“之前有一家国内还比较出名的皮包厂家看上了我们的竹编皮包,找上门来合作,要求我们把产品封样作为收货标准,并且要在指定时间内交货。”白梓忆摇摇头说,我们是手工艺产品,目前还无法做到标准化生产,产能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打基础,但皮包作为一种时尚产品,并且市场转化率本就瞬息万变,所以只能放弃。

  “但作为竹资源大省,竹编手工艺产品仍然有它独特的优势星空体育。”白梓忆介绍,四川于2024年6月发布了《四川省支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其中,在推动公共生活领域广泛应用方面,指出要推广应用竹产品;在建立市场推广交易平台方面,强调要树立四川竹产品品牌。“一根竹子,一头连着低碳环保,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以竹代塑’,不仅是生态保护的中国智慧,也是非遗竹编行业的新风口。”

  白梓忆凭借着年轻一代的独特审美和创新精神星空体育,在传承“非遗”、创新创业这条路上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希望以后提到四川,大家能想到不止有熊猫,还有我们的竹编产品。”白梓忆说。